知名专家推荐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从事消化内科专业工作38年。
杨忠:副主任医师 原医院肛肠科主任,对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贺桐 主任医师 从事肛肠疾病临床治疗及科研工作近三十年,公派英国圣马克医院交流学习
徐 东,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曾在湖北省一院、同济医院进修学习普外科、肛肠科。
邹宪法 擅长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肛肠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
长运用中西结合医治疗痔疮、便秘、便血、肛瘘、直肠炎等各种肛肠疾病
姓名:陈小林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食管疾病、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及炎症性胃肠疾病等
胡云金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目前临床上关于肛瘘的分类方法虽然很多,但均有其不完善之处,至今尚无公认的统一分类标准,这里推荐Parks分类法,因其简明实用,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参考价值,现介绍如下: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将肛瘘分为四类:
1) 括约肌间肛瘘(低位肛瘘),为常见,约占70%,是肛管周围脓肿的后遗症。瘘管只穿过内括约肌,外口常只有一个,距肛缘较近,为3-5cm;
2) 经括约肌肛瘘(低位或高位肛瘘),约占25%,为坐骨直肠窝脓肿的后遗症。瘘管穿过内括约、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之间,外口常有数个,并有支管互相沟通,外口距肛缘较远,约5cm;
3) 括约肌上肛瘘(高位肛瘘),占5%。瘘管向上穿过肛提肌,然后向下至坐骨直肠窝而穿透皮肤。由于瘘管常累及肛管直肠环,故治疗较困难;
4) 括约肌外肛瘘(高位肛瘘),占1%,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坐骨直肠窝脓肿的后果。瘘管穿过肛提肌,直接与直肠相通。这种肛瘘常为克罗恩病、肠恶变或外伤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