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专家推荐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从事消化内科专业工作38年。
杨忠:副主任医师 原医院肛肠科主任,对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贺桐 主任医师 从事肛肠疾病临床治疗及科研工作近三十年,公派英国圣马克医院交流学习
徐 东,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曾在湖北省一院、同济医院进修学习普外科、肛肠科。
邹宪法 擅长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肛肠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
长运用中西结合医治疗痔疮、便秘、便血、肛瘘、直肠炎等各种肛肠疾病
姓名:陈小林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食管疾病、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及炎症性胃肠疾病等
胡云金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宜宾肛泰肛肠医院专家介绍有的女性会有这样的症状,每逢月经来潮前或值经期,就会出现有便血的症状,但是月经过后便血也逐渐停止,每月如此,反复发作,这种情况就称为经行便血。也称差经或错经。这种症状可见于西医所说的内膜异位症。如果有痔疾或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经期也可能偶有便血情况,但非每月必见,不具有周期性,因而不属于便血的范畴。
经行便血常见的症状类型是胃肠郁热症。形成胃肠郁热的原因,多与平日嗜食辛辣热物,或恣意饮酒,以致热邪久积有关。从经络学说分析,胃与大肠都属于阳明经,而与子宫相联系的冲脉,又隶属于阳明经。因此,当月经将至或已至之时,由于气血下注于子宫,致使冲脉之气亢盛,冲气通过阳明经的通路又引动肠中积热,使得肠中血络被灼伤,因而出现便血。这种证型的临床特点是,便血多发生在经潮前的一两天,而且血量较多,血色深红。由于血失于后阴,从而导致经量的减少,经色紫红,质粘稠。同时还伴有面颊潮红、口干咽燥、便干淡黄,以及舌红苔黄,脉象滑数等。
胃肠郁热症的治疗宜采用清肠泻热、凉血止血的原则。除胃肠郁热症外,较为常见的还有阴虚血热及脾失统摄证。
阴虚血热症多见于具有阴虚体质的妇女。例如久病或多次流产,或者忧思郁怒、日久化火者,均能耗损阴精,导致阴血不足。当月经来潮后,由于经血下泄,阴虚益甚。阴虚则火旺,火迫血行,溢于大肠,因而导致便血。这种症型的特点是,便血多在经期发生,血量不多,点滴而下,血色深红。由于病机是阴虚血热,故月经量亦少而色深。同时伴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酸腿软,以及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
脾失统摄证往往由于素常饮食不节、疲劳过度、七情内伤等原因,致使脾胃受损,中气虚弱。一遇月经来潮时,气随血泄而致气虚,气虚则无力约束血液的运行,因而发生便血。其特点是,便血多在经期,量多色淡。同时月经量多,色淡质稀,并伴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心悸寐差,纳少便溏,面色无华,以及舌淡质嫩,脉细无力等。
宜宾肛泰肛肠医院专家提醒:经行便血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忌烟忌酒,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专家提醒,经期若出现便血、肛门肿胀、大便异常等症状应该及时及早到专业肛肠医院诊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早日达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