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专家推荐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溃疡性结肠炎的原因,宜宾肛泰医院肛肠专家解说,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阶段,但20-30岁最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病毒的原因也不象,因为疾病不会传染,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
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因为白人中犹太人为非犹太人的2~4倍,而非白人比白人约少50%,Gilat等对特拉维也夫的犹太人的研究中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为3.8/10万,而丹麦哥本哈根为7.3/10万,英国牛津7.3/10万和明尼苏达州7.2/10万。此外,女性与男性比例也仅0.8而其他报道为1.3。显然地理上和种族上的差异影响本疾病的发生。
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现在已明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配对对照病例相比并无异常的诱因。再者,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
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病人血中具有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再者,淋巴细胞经结肠炎病员的血清培养可变为对结肠上皮有细胞毒性。此外在结肠炎病人的T和B淋巴细胞群中发现有改变。但以后认识到这些异常并非疾病发生所必须,而是疾病活动的结果。事实上,Brandtzueg等清楚地证明并非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残留腺体中组织水平免疫球蛋白活动有缺陷,IgA运输正常,而IgG免疫细胞反应为对照病员的5倍。因此,有可能IgG在疾病的慢性过程中具有作用,但与疾病发生则无关。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为:肠道菌群失调后,一些肠道有害菌或致病菌分泌的毒素、脂多糖等激活了肠粘膜免疫和肠道产酪酸菌减少,引起易感患者肠免疫功能紊乱造成的肠粘膜损伤。因此要有效治疗UC,不仅要抗炎症治疗,还必须改善肠道微环境,补充产酪酸菌,祛除其发病诱因,恢复免疫平衡。济南军区总医院江学良博士等对慢性反复发作型UC患者治疗观察随访1年表明,阿泰宁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总有效率达95%,完全缓解率高达75%,复发率降低了3.5倍。其机理是阿泰宁的有效成分酪酸梭菌及其产生的大量酪酸改善了肠道微环境,抑制炎症因子的过量表达,恢复肠免疫功能及修复受损肠粘膜,实现对UC的有效治疗。
了解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溃疡性结肠炎的原因后,那么溃疡性结肠炎不治有哪些危害呢?
溃疡性结肠炎,它是属于结肠炎病症的一种,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是: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等!对于本病是何病因引起的至今为止医学界没有明确的解释,但引起它的病因可能与肠道细菌或病毒感染、精神刺激和神经过敏、食物过敏、自体免疫反应等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危害大,患病后需要及时治疗,因为本病可能导致其他病症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宜宾肛泰医院采用电子结肠镜,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医生可在直视下观察直肠,全结肠及回肠末端,同时可通过镜下取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可以做镜下息肉电切,取异物等治疗,避免了手术开刀之苦。电子结肠镜具有以下的技术特色:
大肠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与很多疾病相似,仅凭病史及体征难以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电子结肠镜是目前诊断大肠粘膜病变的最佳选择,并且目前结肠镜检查已不像过去人们想象的那样痛苦,大多数人都可接受。电子结肠镜还可以通过肠镜的器械通道送入活检钳取得米粒大小的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化验或其它特殊染色,对粘膜病变的性质进行组织学定性,如炎症程度、矮的分化程度等进一步分级,有利于了解病变的轻重,指导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或判断治疗效果。通过肠镜器械通道还可对结肠一些疾病或病变如息肉、出血、异物等进行内镜下治疗。